西苑之光 (第三彈)

高三8班 鄭皓元 同學 透過特殊選材錄取「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」
西苑以你為傲!!
西苑以下是學校對他的個人速寫:
環境意識萌芽期
鄭皓元自幼便對科學與環境保護充滿濃厚興趣。他的父親是環境工程技師,母親則是高中生物教師,這樣的成長環境讓他自小便耳濡目染,對自然科學與環境污染議題建立深刻認識。從小學開始,他便熱衷於探索環境科學的奧秘,並立志為地球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。
理想創生實踐期
1. 科學探索—聚焦環境污染與農業影響
高中時,鄭皓元開始將興趣轉化為專業研究,深入 探討新興污染物 「乙醯胺酚」(常見於普拿疼等止痛藥)對農作物的影響。他發現這類藥物殘留可能透過灌溉系統影響作物生長,甚至進入食物鏈,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。為此,他積極參與各類科學競賽,並提出 「利⽤綠肥作物降低污染殘留」的創新解決方案,佳績如下:
■ 2025年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環境工程科(進入複賽)
■ 2024智慧永續循環技術研討會暨專題競賽 (第一名)
■ 第64屆中華民國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環境學科 (佳作)
■ 112學年度台中市中小學科學展覽會環境學科 (第二名)
這些研究成果讓他獲得教授們的關注,也進一步鞏固對環境工程的熱忱。
2. 音樂才華—鋼琴與科學的完美交融
除了在科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,鄭皓元在⾳樂方面亦展現非凡才華。他精通古典鋼琴,並在全國性⾳樂比賽中屢獲佳績,其精湛技藝與⾳樂表現力令人驚艷。
■ 2024勝利盃全國⾳樂大賽 古典鋼琴類PF組(第一名)
■ 2024維也納⾳樂教育全國⾳樂大賽菁英獎鋼琴高中組(第二名)
他認為鋼琴演奏不僅鍛鍊了自己專注力與耐心,也讓自己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更能保持細膩的思考與高度專注,這種跨領域的訓練,使他在不同領域皆能游刃有餘。
3. 實習與實踐—從學術研究到實際行動
鄭皓元不僅專注於學術研究,更積極累積實作經驗,透過至環境工程公司實習深入了解污染檢測、數據分析與環境監測技術,為未來進入環境科學領域奠定基礎。
環工人才準備期
1. 以興趣為動力,選擇最適合的專業
對於未來,鄭皓元確立了明確的學術與職涯規劃。他希望進入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後,能透過專業課程深入學習污染防治、環境管理與資源有效利⽤等領域,並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應⽤於實際環境保護等相關工作。
2. 打造個人競爭力,發展多元未來
近期他積極培養跨領域的綜合能力,計畫於大學期間執行,包括:
■強化英語與第二外語能力,提升國際學術交流能力
■參與環境研究室專案,深化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技術
■考取環工技師證照,為未來進入環保領域做好準備
給學弟妹的建議—讓興趣成為最強的競爭力
鄭皓元認為,成功的關鍵不在於獎項數量,而在於如何展現自己的獨特性。
1. 從高一開始規劃方向,長期累積成果—無論是競賽、研究或實習,都應逐步建立學習脈絡。
2.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—不要盲目追求熱門活動,而是找到真正符合自己興趣的領域,並深入鑽研。
3. 備審資料不只是成績與證書—要能夠展現學習歷程與未來規劃。
結語
從環境科學的研究,到鋼琴藝術的陶冶,鄭皓元展現了理性與感性並存的學習歷程。他不僅在科學競賽中發光發熱,更在⾳樂與實務經驗中培養出卓越的綜合能力。他想告訴大家「讓熱愛成為學習的動力,就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道路。」未來,他將持續深耕環境科學,透過研究與實踐,成為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人才!